微信矩阵

官方微信

扫码订阅

扫码开票

杂志内容

诗笔开襟写自心——读周家望《瓦釜虫鸣集》

文/王 晶


微信图片_20231130160049.jpg

这月份,北京的天儿是真冷了。猫冬猫冬,不如就“猫”在家里翻翻书,背靠着暖气,咂摸着茉莉花茶的香味儿,实在是件妙事。说读书,就真收到了一本好书——老友周家望的新作《瓦釜虫鸣集》,集录诗词三百余,一气读下来,当真有不亦快哉之感。

论诗与词,总有点“玄妙”的意味。按说,它们离我们很近,近得就在小时候的课本里,甚至还不认字就背得出“床前明月光”“锄禾日当午”,可它们又实打实地离我们很远,远到与白话文的现代世界隔着厚厚的壁垒,似还停留在古风遗韵中。于是乎,当今爱诗词的人多,写诗词的人少,坚持旧体诗词创作的人就更少了。家望恰是这少之又少中的一个积极分子。

算起来,我和周家望认识的年头属实不短。总是见他乐呵呵地自谦“个头不高、才气不高”,但他却时常令我佩服,尤其是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,唱京剧、话民俗样样在行,痴迷诗词三十多年也没“变心”。如今,这份痴迷和热爱凝结成了诗集,的确了不起。

绿色封面、裸脊锁线的装帧,质朴中透着古风的清雅韵致。单看目录就能发现别有匠心之处,自2021年的“辛丑顾曲”到2010年的“庚寅怀古”,诗词作品按创作年份倒叙排列,囊括行吟、踏歌、春绪、秋思、面海、观澜、幽叹、逸兴、闲情、心语种种主题,十二年一纪,所观、所思、所言都在其中了。

细细读来,这三百诗词里记述着一个大千世界。闲行吟唱最多的大概是天堂杭州,且不说将游湖雅趣落笔为“一湾芳渚两无忧”“虎跑泉烹龙井芽”之句,单是灵隐寺内的一株茶花、西溪村落的一树梅也撷其香而入其诗,即便是西湖岸边不语不争春的水杉,也被赋予了“信有雄心高百尺,观山望海阅红尘”的豪情。从“楼在清光外,玉悬静水襟”咏叹超级月亮这一难得天象,到“洁身栖岸情尤切,笃志清心浪并行”感叹滩头常见的小小沙虫,从赞颂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恢弘壮举的“地火狂喷催赤焰,天宫卜居度经纬”,到因一杯陈皮饮而生发感慨的“举杯轻啜低声问,可是任公昔日栽”……在家望的笔下,似乎无所不能以诗词的格律韵味来表达。能捕捉平凡岁月里的精妙与细小,足可见家望的性格是如何可爱,也足可见作为一位资深媒体人的慧眼独到。

诗词从来不应是被束之高阁的“老古董”,也不应是清高孤吟的代名词。红尘灵动、文词有趣,是这本诗集最为打动我的地方。譬如《贺张府昙花夜放》:

今夜奇葩带笑开,瑶池折下一枝来。

鸡鸣莫让花听去,留得馨香咏玉台。

昙花惊心动魄的美与刹那一现的短暂,从古至今都引得诗家赞咏,有人写它冰肌玉骨之态度,有人写花开寂寂的孤幽。但是昙花在家望的诗里,虽从天宫仙府而来,却不是固定思维里的冰雪美人,它偏偏带着笑意,甜美可人透着亲切感。这样只在夜晚绽放的小精灵,匆匆开落一定不是它的本意吧!怎么才能让它长长久久地留在人间呢?那就千万别让它听见司晨的鸡叫。诗人的巧思与慧黠,是对昙花由衷的喜爱,也是对一朵花真诚的挽留。这生活中看似不经意的小心思,其实也是最为浪漫最为珍贵的情感了。

俗世可爱,莫不外乎人之有情。而情感最好的表达,就是简单且直率地反应目中所见和心中所想。正如晚明袁宏道所提倡的“独抒性灵”,讲究“非从自己胸臆流出,不肯下笔”。家望用一颗本色之心体悟生活的妙意与真谛,情到伤春时候,使我读来也实在有“不忍仰观香雪海”的共鸣;兴致来时,“但请群峰同入座”的意兴激扬让我掩卷之后尚觉豪爽之气久不消散;俯仰古今,“留得汉家刀笔气,人间万事岂如烟”贯穿千年一叹,直教我拍案……做真人,写真诗,正因如此,这本诗集读来才格外耐人寻味。

诗集封面,有小字题写“惯以诗词作吾声”——于洞察世情中寄怀言志,于忙碌时怡情,于烦难时排遣,于消闲时增趣,其中的不亦快哉之感,既是诗人在创作中所获得的,也是诗人所赋予读者的。家望为人向来低调,将自己的作品自谦为草间虫鸣,但在我看来,他的笔下有着对千百年中华文学的可贵传承,也有着描摹天地世事的浩然胸怀。诗笔一支落无尽言,当真陶然无穷也!